怎么判断你遇上的中医,是靠谱,还是不靠谱呢?
①一张药方里,药材超过20种就要留个心眼
如果不是疑难杂症,一次开方的药材是不会超过20味的,超过30味都很少。而且如果药方里面没有名贵的特效药,一周的药最多500元左右。
②脉诊不超过60秒,pass
脉诊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中医的特殊技艺,通过把脉,大夫能够感知的到患者身体内的气血运行情况,以此来判断患者的疾病情况。如果去中医诊脉,那么应该是对两只手都脉诊才更准确。因为人的两只手分别对应不同的五脏器官。如果把脉只把一只手,那么问题容易看不全面。如果碰到那种把脉时间十分短,乃至还没把完脉就急匆匆开方子的大夫,那你就可以直接离开了。不要管面子不面子了,你自己的身体重要,是药三分毒。
③吃中药却不说明需要你忌口的食物,pass
病从口入,而中药配伍是有一定的禁忌在里面的,有的食物对药材的药性是冲突的。大夫有义务告诉你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如果一个中医对忌口不以为意,那你不用说下次,这次就可以直接走人了。
④头一回开药超过7天,pass
很多人都不懂,其实中药也是是有保质期的,一般是以7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你的症状是会有变化的。那么第二个疗程的药方中,可能就不需要再加之前的药材了。第一次上来就直接给你十天半个月的中药的,你品,你细品。
暂时总结出来这些经验,仅供参考。如果有其他的我会继续补充,希望这篇经验贴能够帮到你。
忌口不好说,不是所有方子都有忌口的,比如一个化瘀血的方子,一般人是吃不到什么加重瘀血的食物的,所以一般这种方子不会强调忌口。
脉诊现在学院出来的会的不多,更多还是问诊,大部分大夫也就能把出来十几种脉,好一点的才能把出来濒湖脉学的那二十八种常见脉象,所以目前来讲40岁以前的中医大夫还是以问诊为主脉诊辅助。超过60秒是看的细一点,但年轻大夫只会十来种的话半分钟也差不多能知道了不是非得一分钟的。中药一般来讲只有脾胃病才对忌口看重,其他的不一定需要忌口比如你气虚自汗就一般不需要忌口。食物对药的冲突很少见,大部分还是对自己身体的冲突,体内热多不能吃发物、脾虚不能吃肥甘厚腻的东西,类似这种。
感谢补充